实验动物作为科研重要的一环,国内新药研发起势、大分子生物药研究爆发,特别是新冠疫情推动,生物医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实验动物随之水涨船高,其中实验猴出现了“一猴难求,价高不下”的局面。因此,小编也来谈谈实验动物。一全国实
实验动物作为科研重要的一环,国内新药研发起势、大分子生物药研究爆发,特别是新冠疫情推动,生物医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实验动物随之水涨船高,其中实验猴出现了“一猴难求,价高不下”的局面。因此,小编也来谈谈实验动物。
一
全国实验动物许可情况
1. 实验动物许可证是什么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国家科委第2号令,1988)和《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国科发财字[2001]545号)是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政策法规的主要架构。其中,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对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发放、监督管理等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
管理办法至今已实施20年,推动了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2.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分类
实验动物许可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印制、发放和管理,分为生产许可、使用许可。
图片来源:网上公开资料
(1)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及有关商业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
凡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在出售实验动物时,应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2)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于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的组织和个人。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操作动物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具备《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3.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申请
管理办法对申请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要求。许可证经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受理申请、审批、发放并报送科技部及有关部门备案。全国通用,有效期为五年,到期重新申请审查并发证。
4.实验动物许可证的现状
从全国实验动物许可证查询管理系统的30个省及自治区、直辖市(昆明市的计入云南省)数据统计显示,迄今为止,全国获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共2311家,其中获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452家,获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1859家。截至6月26日,有效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501个,有效实验动物适用许可证2007个。
各地区之间发放的实验动物许可证差异明显,江苏、北京、广东、上海的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拥有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均超百家,而西部偏远地区如宁夏、青海的实验动物许可证数量非常少。这反映出不同地区生命科学研究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
从全国实验动物许可证查询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我国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类有小鼠、大鼠、豚鼠、地鼠、沙鼠、实验兔、实验犬、猴、小型猪、猫、鸡、鸭、树鼩、羊、雪貂、等16种;我国使用的实验动物种类有小鼠、大鼠、豚鼠、地鼠、沙鼠、实验兔、实验犬、小型猪、猴、猫、鸡、鸭、鹅、鸽子、树鼩、羊、牛、马、貂、鹌鹑、驴、貉、鹿、蟾蜍等25种。
小鼠、大鼠、豚鼠、兔是实验动物行业中生产和使用的主力军,生产和使用许可数量均在前列,也还有使用牛、马等未实验动物化的动物进行实验的单位。
实验动物的使用对象主要以生物医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单位为主。
二
广州实验动物情况
1.实验动物管理发展历程
广州实验动物管理发展历程跟国家、省相关政策密切相关。2001年12月,国家科技部等7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则(试行)》。2002年12月,广东省8个部局也发布了《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则》,广东省从2003年开始实施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2010年《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正式颁布,这是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2、实验动物许可相关单位
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截至6月26日,广州市共计22个有效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约占广东省59%, 共分布在全市21个单位,设施地址其中以黄埔区、从化区、白云区分布居多(见附表)。广州市共有5家单位拥有实验猴生产许可,包括食蟹猴、猕猴、恒河猴。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我省首家获得实验动物生产(001号)和使用许可证(001号)的单位,在行业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标杆作用。
②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截至6月26日,广州市共计107个有效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约占广东省56%, 共分布在全市87个单位,位居全省第一。许可适用动物类型包括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兔、犬、猴、小型猪等,其中有21张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涉及到猴。
广州市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分布地址其中以黄埔区(39)、番禺区(21)、越秀区(13)、天河(11)、白云(7)分布居多(见附表)。
根据分析广州市拥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单位类型,广州市排名靠前的区域中:
黄埔区以技术创新及应用的企业单位为主,约占85%;
番禺区以研究型技术创新服务的大学、医院和科研院所为主,约占76%;天河区以研究型技术创新型的大学、医院和科研院所为主,约占72%;白云区、海珠区以研究型技术创新型的医院、高校约占60%。
三
关于“一猴难求,价高不下”原因何在?
近日,多家知名生物医药公司疯狂囤猴引起市场关注,一时间,实验用猴成为大众关注焦点。小编为此进行了相关数据梳理。
目前我国试验用猴中主要品种是食蟹猴。食蟹猴又名长尾猕猴、爪哇猴,主要产于东南亚,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其生物学特性与人类极其相似,常被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除了食蟹猴,恒河猴等也可作为试验用猴。
截至6月26日,我国有60张生产许可证涉及到实验用猴,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气候适宜的地区。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用食蟹猴采购项目中标公告》显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食蟹猴数量为30只,成交金额为366万元,每只食蟹猴单价高达12.2万元。6月15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再次就食蟹猴采购项目公开招标,预算金额970万元,预计购买数量50只,平均每只食蟹猴的价格达到19.4万元。这批食蟹猴的价格与3个月前相比,每一只高了7.2万元。
目前,实验猴20万一只的价格令生物医药企业表示“压力山大”。《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4月的报道显示,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介绍,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除幼猴、种猴外,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另据相关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发生前,我国年用实验猴总数在1万多只,新冠疫情后,上升在2万-4万只。
尽管,国内医药企业新药研发起势,加之新冠疫情助推,让试验猴需求水涨船高,但从整个实验猴总量来看,国内的实验猴数量并非严重不足,造成“猴荒”的主要原因之一仍是供需错配或者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一猴难求,价高不下”的局面,是因为在新药研发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医药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作为配套服务的上游,实验动物产业愈发火热,引起了资本的追逐和介入,在局部领域形成了特殊时期的市场垄断,助推了实验动物价格。
未来,随着新冠研发热潮短期降温,是否会出现实验猴“有价无市”的转变?实验动物市场未来能否被资本市场持续热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实验动物资源是欧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随着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科技竞争及市场垄断考虑,欧美国家已经禁止向我国出口实验动物种源及特定用途的实验动物产品;与此同时,国外企业却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我国1/3以上的常规实验动物市场已经被国外企业控制,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多家实验猴养殖企业已被外资收购。我国随时可能发生自有实验动物种质资源濒危、国际种质资源全面垄断及实验动物安全供给的危机。
未来10-20年是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产业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在需求刚性增长、国际资源限制、质量要求日益提升的巨大压力下,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与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走独立自主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2021年11月,胰岛素纳入集采,标志我国首次将带量集采拓展到生物药领域。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生物药进入国家集采,作为创新重要支撑的实验动物资源,如果实验用猴一直“价高不下”,势必进一步提高研发成本,降低了创新药物进入市场的进度,也挤压了集采的空间。本来作为实验动物的养殖大国,性价比高的实验动物资源是我们实现新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比较优势之一,如果这一优势都不能继续保持,我们在追赶科技创新道路上的步伐会变得更加沉重。
实验动物尤其是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价高不下”应该引起各界部门的重视。
以下为附表
声明:本文为联盟原创,如有媒体与其他公众号欲转载稿件,请务必联系联盟秘书处:89882155,并注明来源,经秘书处同意后方可转载。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uanmi.vip/14512.html